您好,欢迎来到兆复安电气水阻柜网
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主页 > 水阻柜新闻 > 水阻柜资讯 >

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远去

作者:水阻柜点击:发布时间:2021-05-23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
       这位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人走了,举国同悲!
        袁老的贡献是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是世界性的贡献。他的去世是全世界的一大损失。建议以高规格的纪念,缅怀感恩这位老人作出的杰出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如果我们以降半旗这样高规格的纪念袁隆平院士,将激励更多的追梦人付出毕生的努力,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袁老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世界上,“吃饭的事情最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决心学农。母亲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袁老却“死活要学”:“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那时起,袁老把自己比作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大半辈子都与水稻打交道的袁老,一直在为中国人吃饭而奋斗着。
       袁院士曾有三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
       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
       第三是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
       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老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首获丰收。
       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国的杂交水稻,早已走出了国门。
       在袁老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2017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专程来到长沙探望袁隆平,给他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印有杂交水稻的面值2万阿里马达加斯加币。
       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
曾经,有美国学者质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袁老决心向“饥饿恶魔”挑战。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如此反复,经历了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又经过了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不是你想搞就能搞出来的,它存在一个天然的巨大困难:
       水稻天然是自花授粉的作物,一株水稻会同时产生雄配子和雌配子,在同一朵花或同一花穗内完成交配,产生种子。而杂交则是希望拿另一个品种的雄配子(花粉)来给这一株水稻授粉,让它们生下“混血儿”。
       有人说,这很简单,你先把这株水稻的花粉都去掉,然后拿另外一株水稻的花粉过来人工授粉就好啦。非常机灵,但是并不可行,因为水稻的花太小、太轻、太多……
        我们都听过“稻花香里说丰年”或者“风吹稻花香两岸”,但实际上水稻的花根本不香,肉眼也很难看见,要不然大家为啥都喜欢去油菜花田里拍照而不去稻花田里呢?
        水稻的花小到需要放大镜才能勉强观察的程度,而一株水稻有200到300朵花,风吹草动或者轻轻一碰,它就已经完成自花授粉了,你说这人工授粉要怎么做?
       当然,在实验室里面是可行的,但是在农业生产中这样就不现实。世界上最早做出杂交水稻的是美国人Henry Beache,他比袁隆平早了10年,用实验证明了水稻杂交的确能产生优势后代。
        但是,他所用的操作技术并不能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际,袁老在1973年成功开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才是第一种在生产中行得通的技术。自袁老之后,杂交才成为水稻育种的划时代的技术路线,水稻也从1.0版本提升到了2.0版本。
       所以,“杂交水稻之父”这个头衔实际上有两个人拥有。当然,我们中国人肯定更认可袁老的贡献,Henry可以叫“杂交水稻大伯”嘛。
       有人说,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水稻杂种,曾有不少国家科学家研究过,并未成功。根据实践,袁老以科学的胆识和眼光,无惧“这是对遗传学无知”的嘲笑,投身这一研究。充分尊重科学规律,也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袁老一生。1964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一粒良种,千粒好粮。”一次次重大技术创新,一条条亩产攀升曲线,让杂交水稻技术冲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证明这是科学,更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拓荒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袁老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在田间地头、在试验场地,袁老顶着夏天的烈日、走过秋天的泥泞、踏着冬天的风雪,教人们“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带更多人迎来春天的朝阳。袁老说,“我始终觉得,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时刻警惕。”今天,继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2年起,袁隆平院士的主要研究方主要聚焦在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杂交稻)的研发上,2016年取得突破性成果,目前已在数百个杂交配组中筛选出两个籼型,两个粳型的高产优质耐盐(碱)水稻新组合,可在盐分浓度0.6%的半咸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耐盐碱杂交水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代表我国水稻种业的又一次飞跃。
        袁院士把海水稻技术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称为拓荒人精神,同时把“开拓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多养活1亿人“作为拓荒人的梦想,提出了“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的口号。在袁院士精神指导下,中国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作为发起方,正式启动了“中华拓荒人计划”。
 

我们| 新闻| 产品| 案例| 服务| 联系|

© 2019 版权所有 兆复安电气 鄂ICP备17006857号-4